边缘平坦,有不规则皱褶。病源学?触酶和氧化酶阳性,吲哚阴性,动力阳性,不发酵葡萄糖,能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还原硝酸盐,且能在 42℃生长。?用rRNA 基因(rDNA) 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s) 将同一血清型类鼻疽菌株进行基因分型, 是对血清分型的一个有力补充, 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强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工具。病源学?在组织中细菌被放射线排列的纤维样物质所包围, 这些纤维样物质是限定完好的糖质管状物, 细菌由其糖质保护,不能被吞噬细胞有效吞噬,故常发生慢性感染。?在急性败血性类鼻疽患者,病菌全身性播散,主要在肺、肝、脾和淋巴结内, 多数小脓疡可融合, 肺部可形成空洞。类鼻疽时的内脏脓疡在脾脏者近 75 % 、肝脏约 45 % 、肾脏超过 10 % , 偶见于前列腺。 75 % 的病人有多脏器病变。病源学?慢性类鼻疽最常侵犯肺部和淋巴结, 中心坏死, 周边有肉芽肿形成。?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类鼻疽病灶都不是组织特异的, 有不同量的嗜中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尸解组织中可检出无数的革兰阴性杆菌, 细胞内或细胞外, 单个或成链排列。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染源: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感染来源主要是流行区的水和土壤,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在流行区的水或土壤中很常见,不需要任何动物作为它的储存宿主。?传染源以往认为与野生动物有关, 如鼠类, 但迄今尚无足够的证据。病人作为本病的传染源意义较小。?流行地区:其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及我国雷州半岛、海南等热带地区。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播途径: ?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或土壤, 这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吸入含有致病菌的尘土或气溶胶;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被吸血昆虫(蚤、蚊) 叮咬; ?有报道认为可通过家庭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人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