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到达同侧脊髓前角细胞,但止于胸节) ——躯干肌受两侧大脑皮质支配,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皮质核束: 支配面下部肌的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为单侧(对侧) 皮质核束支配,其余为双侧支配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锥体系(锥体细胞,以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的锥体细胞为主) 椎体外系: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比较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瘫痪分布范围较广,偏瘫、单瘫、截瘫范围较局限,以肌群为主肌张力过高过低或缺失病理反射有无肌萎缩不明显较明显肌束颤动无可有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运动功能检查肌张力概念: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完全放松肢体,被动运动临床意义肌张力过低——周围神经、脊髓灰质前角及小脑病变肌张力增高——折刀样张力过高见于锥体束损害,铅管样肌张力过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运动功能检查不随意运动——多数由锥体外系损害导致震颤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动作性震颤:小脑病变老年性震颤:老年人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多见舞蹈症: 儿童期脑风湿病变手足搐搦: 低钙血症等手足徐动症: 肝豆状核变性、脑性瘫痪等运动功能检查共济运动——主要依靠小脑,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及锥体外系参与检查法指鼻试验、对指试验、快速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试验临床意义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与视觉无关,伴肌张力过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不伴有感觉障碍,见于小脑肿瘤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时共济失调不明显,闭眼时明显,伴深感觉障碍,见于感觉系统病变,如多发性神经病等前庭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为主,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 见于 Meniere 病、桥小脑角综合征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检查(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检查(定位觉、立体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