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态度1本章主要内容:?社会态度及其形成?态度变化理论?态度的应用研究2本章重点?什么是态度?态度的构成、特征?态度形成的三阶段?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态度改变的方法?偏见(含义及如何消除?)3开篇案例提示?态度影响行为;态度是可以改变的4?态度一词最早是指身体姿势或身体位置,意思为一个人的物理准备状态,后来演变为专指心理状态术语,特指对一个特定客体的反应准备。第一节社会态度及其形成5一、社会态度1、托马斯等人1918年提出,态度是“动作的趋向”。2、定义:态度是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人心理的所有反应过程起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作用(奥尔波特)6本书定义: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称为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与个体相关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存在物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一定时间内不变化难以直接观察73、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动力性对心理活动和外观行为表现都有动力性影响?态度的主观经验性介于观念世界和经验世界之间,一方面反映个人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又包含很大的经验成分84、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个体态度:是社会个体态度,是社会个体对社会个体的相互关系?群体态度:是群体中多数成员或全体成员对某一事件的共有态度9二者的关系个体态度基础,群体态度是由个体态度中共有的部分构成的。群体态度能促进成员间的认识和共识,对个体态度有改造的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