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情感爱好思想文化素养请看下面这段文字,你能从中读出些什么? 在一个旅游者眼里,那条峡谷也许只是一片风光,只是春天的映山红和秋天的落叶红。但在一个勘探者眼里,那里可能不过是丰富的酸性红壤和页状层积岩?是勘测记录里来自侏罗纪时代的云母矿和含硫铁矿?同样是那条峡谷,对于一个耕作者来说,也许更意味着竹木的价格、油茶的产量、蜜蜂花源的多少、水源利用的难易,还有某一年山林垦复时刺骨的寒冷和腿上流血的伤口? 我在这里还认识了一位喜欢谈风水的船老板。我知道他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猪婆坳在他眼里既不是风光,也不是资源或物产,只是一些青龙、白虎、神龟、玉兔以及来历不明的其他巨禽大兽,是这些神物的伪装和凝固,还有它们对山民命运的规定。于是船老板总是在山水中看到了遥远的福祸,有时会被一棵老树的倒下吓得浑身冒汗,或者对某一个建房工地心急如焚长吁短叹。(节选自韩少功《土地》) (韩少功) 主体在情感、意志、文化、经历等方面的不同, 共同造就了主体在对外物感知上的差异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韩少功) (韩少功作品) (二)对象的选择性?“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知的排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感知的选择在两张图中,你分别看见了什么? 对于图片内容的不同看法即来源于知觉的选择性,它们都反映了图形和背景的关系。?“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李白) (刘禹锡) 两首诗虽同是写秋, 然而给人的意境却相去甚远。一为“老梧桐”,一为“胜春朝”,无它,诗人彼时的心境不同,需要不同, 下笔时的视角自然有所差异。(三)感知的审美性?通常表现为: ※感知选择上的审美评价※感知方式上的审美体验※感知目的上的审美诉求︵米罗的维纳斯像︶︵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