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且具有一定的深度, 它潜在的危险因素平时不易被人们发现,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对其好奇,没意识它的危险性,深入其中探景取石,有的寻求刺激,但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不具备,稍有疏忽,极易涉险。一旦发生此类险情,自救德尔可能性极小, 生还的希望也不大,特别是坍塌型洞穴事故,人员一旦遇难其中,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 2、能见度低。多数洞穴都存在阴暗潮湿,无光线照明的地方,天然型洞穴内一片漆黑,在救援过程中只能采取人工照明, 由于受气压、洞壁的凹凸部位、照明角度、照射方位、距离等因素影响,能见度很低。 3、送风给氧难。多数洞穴约在 5~ 10 米左右表面有足够空气可供人员呼吸,深入其中只有靠送风或补氧来解决被困和救援人员的吸氧问题,由于受环境条件、无装备等诸多因素制约,只能靠有限的空呼或氧呼来解决, 送风和供养的难度都比较大。 4、作业受限。多数洞穴空间范围小,特别是从地面到洞穴的路径大多数是小空间,要么是洞口小,要么是深入路径窄。救援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施救器材,活动空间范围小,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 5、反复次数多。消防部队在参与的多数洞穴救援中,几乎每次都要反复几次,至少都要在两次以上才能完成救援任务,且时间跨度要达几分钟乃至几个小时,战斗人员非常疲惫,器材装备磨损严重。 6、救援困难。洞口小且洞深,多数洞壁成垂直面, 潮湿润滑,救援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着力点少,只有依靠绳索牵引才能开展施救,有的情况还要悬空作业,当到达洞底时人已经被转晕找不到方向, 若稍有不慎的地方,极可能发生此生事故,救援难度相当大。(三)危险因素 1、缺氧。多数洞穴深达几十米,上百米,有的更深, 且一条独径深入其中,无岔道,有的洞穴常年积累有蚀烂物质形成一定有害气体,导致洞内空气稀少,多数洞穴约在 5~ 10 米左右。表面有足够空气可供人员呼吸,超出 10 米空气逐渐减弱,缺氧情况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