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物理学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现铀X。 1901年,德马凯发现鑀(后证实是同位素钍230)。1902年,卢瑟福和索迪发现新放射性元素钍。这许许多多的放射性物质,包括居里夫妇发现的钋和镭在内,总是与铀或钍一起存在于矿物之中,形影不离。这里不禁要问,它们与铀或钍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是一种元素衰变而来)“放射性”这个术语是居里夫人提出来的,用它来描述铀的辐射能力。居里夫人还进一步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物质——钋。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899年就发现,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不是单一的,而可以分出带正电荷的α(氦核)射线和带负电荷的β(电子)射线,前者穿透性较弱,后者穿透性较强。后来又分出一种穿透性很强的不带电荷的γ(中子)射线。如果让射线通过磁场或电场,那么这三种射线就分得一清二楚了:偏转角度很大的是β射线;偏向另一方、偏转角度较小的是α射线;不发生偏转的是γ射线。1900年,多恩在镭制剂中发现惰性气体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根据这一事实,卢瑟福和索迪于1902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他们认为,放射性现象是一种元素的原子自发地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结果,这个假说很快就得到了证实。1903年,索迪等做了一个实验:将氡焊封在细颈玻璃管内,然后用光谱法测量。他们观测到管内的氡不断消失,而氦则逐渐增加。原子衰变理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动摇了多少世纪以来作为经典化学基石的“原子不可分、化学元素不可变”的观念。电子的发现约瑟夫·约翰·汤拇逊( J·J汤姆逊)早期科学家普遍认为阴极射线放出的是一种辐射的式,而Thomson从“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会因电场而偏折,所以推论他是一种带电荷的粒子,而不是辐射,并计算出其质量约为氢原子的1/1800倍. 他原先将此粒子命名为corpuscle,但后来改为electron.密立根测定电荷量的密立根油滴实验得出:电荷量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基本电荷e=1.6021892×10^-19库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