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临床医学概要课件-医学课件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13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发病机制Р病因Р1. 感染性发热? 最常见。?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Р4Р2. 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Р5Р发病机制Р1、致热源性(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Р外源性致热源Р内源性致热源Р体温调节中枢Р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Р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Р通过血脑屏障Р发热Р通过激活白细胞Р(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Р产热> 散热Р6Р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Р7Р临床表现Р发热的分度? 以口测温度为标准,按发热高低分为:? 低热 37.3 ℃--38 ℃? 中等发热 38.1 ℃--39 ℃? 高热 39.1 ℃--41 ℃? 超高热 41 ℃以上Р低热中度热高热超高热а 37.3℃ 38℃ 39℃ 41℃Р8Р发热的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 ℃或以上,如疟疾。?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2)高热期?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3)体温下降期?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 如疟疾。?缓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Р9Р热型Р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Р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