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要素投入的增长,而不是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制度改革带来的大规模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其他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带来的,技术进步还没有成为我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产权和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我国的技术进步严重依赖技术引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如何克服不利条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李嘉图(Richardo,1817)指出由于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本和劳动产出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资本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将最终消除资本积累的动力,而资本积累的停止必将导致经济停止增长,使整个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障碍,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消除这一障碍。也就是说,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必须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动机,如何定义这样的一个发动机及其运转成本,是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内生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阿罗(Arrow,1962)指出,生产中的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效应会通过技术和知识的积累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罗默(Romer,1986)引用大量历史资料,说明长期经济增长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并建立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将规模报酬递增归结于生产要素的外溢效应。其后Romer(1990)又建立了一个知识内生生产的模型,指出经济的持续增长来源于知识生产中正的外部性。卢卡斯(Lucas,1988)建立内生人力资本模型说明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之一。横向创新模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