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砌块等作为巷旁支Р护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些方法又各有一些优缺点。Р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煤矿大力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后,随着采高不Р断增大、工作面推进加快、巷道顶底下沉量增大,我国煤矿工作者在引进、吸收国外的Р巷旁充填技术的同时,发展了高水巷旁充填护巷技术。然而应用这种技术要建立一套复Р杂的充填材料加工、运输和泵运充填系统,并装备相应的一整套设备,生产成本较高,Р高水材料强度低,用量大,造价高,故目前对大多数矿井还难以推广应用。Р 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部分沿空留巷项目采用钢模架作为模板,以大型混凝土输Р送泵接力进行输送混凝土,该套设备投资巨大、操作系统复杂、模架不适应井下条件,Р存在诸多问题。Р 目前,国内沿空留巷巷内支护采用金属支架、木棚支护或锚网索支护。作为沿空留Р巷的一个难点—巷旁支护,在我国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应Р是巷内支护与巷旁支护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巷旁支护是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的关键,沿Р空留巷技术成败的关键是巷旁支护能否适应沿空巷道的顶板运动规律,有效地控制顶板Р岩层。Р 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巷旁支护主要有:木垛巷旁支护、密集支柱巷旁支护、矸石Р带巷旁支护、人造砌块巷旁支护以及巷旁泵充填支护技术等。Р (2)国外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的现状Р 国外沿空留巷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较有影响的理论是英国南威尔斯大学斯麦脱Р(smart)于1982年提出的岩梁倾斜理论[10],[11]。该理论认为巷旁支护对巷道基本顶起控制Р作用,主张用控制巷道煤柱侧和巷旁支护侧的顶板下沉量,即控制顶板倾斜度的方法作Р为设计巷旁支护工作阻力和可缩量的依据。一些主要产煤国家为了达到少掘巷道、增加Р煤炭资源回收率、增加生产的连续性和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目的,而采用往复式“Z”Р形开采,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工作面沿空留巷方法以实现无煤柱开采。对沿空留巷的矿压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