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部管理者,为了避免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的信息不一定真实完整,企业投资者与债权人等都是通过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等现象,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投资者与债权人需要聘请专门的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要求,这样第三方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就顺理成章的形成了。我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审计工作产生重视。与西方受托理论的形成不同,我国的审计制度的确立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只是以政府主要部门和国有重点企事业单位为主要对象,用来控制与监督国有资产。我国审计从十四届二中全会以后开始全面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职能不断增多,审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会计事务所,审计师协会的不断创立与增长,国家对于审计的重视逐渐上升,审计逐步职业化,审计工作也从消极防弊到开始真正的发挥监督、防范风险的作用,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但是由于我国审计起步较晚,大部分都是参照国外制度与方法,国情的不同必然引起一些不适。怎样将西方的审计本土化,在吸取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不断的创新,发展真正适合本国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还有待探讨。审计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家审计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大多从起源与本质、国家审计目标、职能与任务、国家审计体制等问题入手。关于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王淑梅,蔡春⑷认为,国家审计本是以作为控制手段产生的。刘然认为,国家审计是法治的产物,也是法治的工具,如果没有法治做保证,审计就无法履行职责。宫军探讨了国家审计作用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审计目标与职能: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国家审计本质目标在于确保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宋夏云⑹等认为政府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权利制衡。刘正午,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