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研究对象,对所获资料进行统Р - 4 -Р计与分析,并坚持从定量分析再到定性分析的研究途径。Р Р(三)相关概念说明Р 1.民歌:早在《诗经·魏风》中就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诗·故训传》记载:Р“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可见在古代,歌和谣是有差别的,是否有乐曲有伴奏成为歌Р和谣区别的标志。周作人认为歌谣就是民歌,“歌谣这个名称,照字义上来说只是口唱和Р合乐的歌,但平常用在学术上与民歌是同一的意义。”[3]钟敬文认为“歌因配乐和受曲调制Р约,一般节奏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Р般比较紧促。‘歌’和‘谣’,常通称为‘歌谣’。‘民间歌谣’常简称为民歌。篇幅短,Р抒情性强,为其主要特征。”[4]民歌在不少地方尚有自称。陶立璠指出“也有一些民族直Р接用‘民歌’、‘山歌’、‘歌谣’称呼自己的口头韵文作品(除叙事诗、诗史)。但无论表Р现形式如何多种多样,它们都是民间的歌唱和吟诵。”[5]民歌并不是单纯的文学形式,而Р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它往往与人生仪礼和节日仪式等民间风俗礼俗活动息息相关。本Р文将传统壮族民歌视为一种文化现象。Р 2.文化定位:文化定位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某一种文化事象进行价值属性的判Р定和话语的界定。简言之,文化定位就是文化态度。不同的权利主体或文化分层基于不同Р的立场都有对传统民歌进行文化定位的权利,但需要注意的是,官方或精英阶层代表社会Р的意识的主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某种文化事象在当时的文化定位。另外,文化是始Р终处于流动和变迁之中的,即使相同的权利主体和文化分层也会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Р而对某种文化事项的定位产生变换。本文所使用的“文化定位”主要指在新的时代下,发Р展或利用壮族民歌,必须坚持壮族特色以及民歌本质的态度。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Р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