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不同,海绵城市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将防洪、水资源利用与水质保护管理、城市空间管理和生态体系的保护等有机结合,为城市恢复丰富、优美、清澈的流水水环境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作为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的建设才刚刚起步,需要·39.在当前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a.注意海绵城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协调生态功能、尊重自然河流,使城市水环境及生态效益最大化,避免海绵城市建设盲目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促进城市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b.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雨洪控制利用的新技术,并与我国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现状相结合,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使海绵城市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c.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体系中,以控制雨洪灾·40·害、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消减水污染为主要目标,建立长期有效的污染控制和奖惩机制。使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法可依,管理有据可循。参考文献:[1]张亚梅,柳长顺,齐实.海绵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J].水利发展研究,2015(2):20_23.[2]胡灿伟.“海绵城市”重构城市水生态[J].生态经济,2015,31(7):10·13.[3]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14(13):76-77.[4]车伍,张昆鸟,赵扬.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建设科技,2015(1):22埘.[5]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31(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