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揭秘皇家坛庙建筑的用尺制--神秘的鸳鸯尺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2223KB

文档介绍
要高昂雄伟得多。推测明清时期修坛台时,可能考虑了这一数字效应,而保留坛台的高度仍以周尺计。2、鸳鸯尺与双尺制的关系“鸳鸯”是雌雄偶居永不分离的“匹鸟”,是我国百姓喜爱的吉祥鸟,民间喻之为“配偶”,结婚用的被面上、枕头上绣两只鸳鸯鸟,谓之“鸳鸯被”、“鸳鸯枕”:拆散婚姻,谓之“捧打鸳鸯”,后来又引伸为成双成对之意。双尺制是在同一建筑物上用两种不同的尺子配对使用,好比一对鸳鸯鸟,鸳鸯尺之称由此引伸而来。五、结语1、明清时期皇家坛庙的主建筑一一坛台(祭坛、拜台),采用的是双尺制(高用古之周大尺,长宽用当今之营造尺)。“鸳鸯尺”是双尺制的雅称。2、“鸳鸯尺”是喻意虚拟的形象尺,没有“尺子”应有的长度概念,是明清时期石作匠师对祭祀坛台建筑所用双尺制的形象雅称,而非官方名称,故在官方文献中尚未发现有鸳鸯尺的记载。坛台建筑仅是土石方工程,其它工种的匠师均不参于施工,故无鸳鸯尺的概念。3、从目前考证看,“鸳鸯尺”的应用,只限于皇家坛庙中的主建筑——祭祀坛台部分,其余建筑(包括先农坛的帝王“观耕台”)均不属此列。4、“鸳鸯尺”的失传原因:应该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把皇家的祀礼典仪制度,统统视为封建迷信而废除,为数不多的祭祀琏台有的被毁、有的被改作它用、留下的也是荒芜百年弃修。没有修缮工程,工匠没有活干,手艺技术就得不到传承,必然造成后继无人;曾经参加过百年前坛台修缮的老石匠,也都老迈年高带着鸳鸯尺的秘密先后离开人间,其它工种的匠师又无此概念,从而形成目前这种既无文字记载,又无民间流传的局面。5、本探秘考证,是文者受老丁师傅“地坛有鸳鸯尺”的启发,历经长时间多方面,大海捞针式的搜寻考查、反复验证,才又揭开己被淹没了近百年的鸳鸯尺之迷。今天的鸳鸯尺是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鸳鸯尺”是中国建筑文化、中国用尺文化的一支奇葩。祈望中华儿女,特别是业内志士,共同弘扬保护,永远传承。2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