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混凝土细菌多样性及胶质芽孢杆菌生物诱导成矿作用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df  |  页数:5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硬的长寿命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它们可保留在土壤中, 而且地表土壤芽孢杆菌数量的异常可能与地下矿床(Au、U、Cu)等有关。例如,科罗拉多州Empire地区含金石英脉矿床上的土壤中,Bacillus cereus的数量至少要比非矿化区高一个数量级;加利福尼亚州Reid矿山的含金石英脉上的土壤中,丑cereus的数量比非矿化区高3500倍之多;内华达'少b[Hog Ranch浸染型金矿床土壤中的丑cereus 数量比非矿化区高4万倍之多(殷鸿福等,1994)。微生物不仅可以用来寻找金属矿床,而且在寻找油气田上也发挥重要作用。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Donovan et 1979),发现油田上覆岩层中磁性矿物含量增多,而且随近地表而增加,研究发现(Elmore eta1.,1987;Saunders etaI.,1991)这些磁性矿物包括磁铁矿、磁黄铁矿、磁赤铁矿、菱铁矿等,它们的形成与微生物特别是趋磁细菌有关。微生物选矿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研究表明,Ag、触、Au、Bi、Cd、Co、cIl、Fe、Ca、Mn、 Ni、Pb、Sb、Sn、Ti、U、V、Zn的硫化物均可用细菌浸出。其中,Cu和U的细菌浸出已经工业化,美国25%以上的铜是用生物浸出法生产的。Ag和Au也已进入半工业和工业试验阶段,全世界有近30多个国家进行细菌浸矿的研究和开发(殷鸿福等, 1994)。细菌诱导成矿在建筑物和石质文物修复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lva(2004)和 Fernandes(2006)发现,天然矿化层可有效遏止风化腐蚀,并且其形成与微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刘强等(2006)’研究发现微生物矿化草酸钙形成的天然致密的亲水性半透明膜较好地保护了野外石质建筑,甚至矿化膜层下1000多年前的雕刻刀痕还隐约可见。而Rodriguez-Navarro等(2003)在多孔石灰石表面进行细菌诱导碳酸钙矿化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