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南匈奴附汉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df  |  页数:3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军事力量重新强大,1; 断南下侵扰,并在东汉北部支持卢芳傀儡政权,史载“匈奴骄踞,白比冒顿”。时值东汉统一事业尚未完成,无暇北顾,面对匈奴“钞暴同增”,光武帝不得不从稳定政治和巩固权力出发,放弃与匈奴争一时长短,“赂遗金币,以通旧好”,3首先向匈奴抛出了橄榄枝,使汉匈关系趋于缓和。这种缓和状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匈奴内部继承矛盾再起和自然灾害使重新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昙花一现,重网到了公元前51年时的情形。面临这样的局势,难以得志的比于是承袭旧弓,选择了依附汉朝。广大匈奴平民更关心衣食问题。在天灾人祸、基本生活资料受到威胁的时候, :义朝的赈济、赡赐和扰恤可以给他们暂时解决生存中的急迫问题。这种优扰吸引效越要比政治避难实惠的多。对于他们,依附不只是单纯跟着统治阶级的选择而动, 这岜是下层人民不堠忍受奴役时求生的本能依附。综合来看,南匈奴附汉是不得已的历史选择,部分匈奴部众从中得到了福祉, 胥能说这次依附是“肇祸于匈奴人民者至深且巨”,并将这个“祸端”看作是山同参王比开创的4。(四)气候环境的变化蒙古高原气候、自然条件的变化也是造成南匈奴南迁的重要原因。张利在《气茭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5一文中提出“每逢寒冷期大都会出现北方民关规模较大、次数频繁的南下迁徙,其南下幅度与气候寒冷程度大体一致”。在占弋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自然还鬣不上改造,抵御自然的能力有限,仅仅是一种服从和利用。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决定了他们对水源和草场的依赖,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草场和《汉粥·萧望之传》卷七-卜八,第3279负。《汉斗{·匈奴传》,第3832页:后汉};·南匈j,.;》.第2940贾。陶克涛:《毡乡春秋·匈奴篇》,人民出版社t 987年,第408页。张刺:《气候变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许禺师专学报》, 997年第4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