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明代科举和江西社会风习

上传者:菩提 |  格式:pdf  |  页数:3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安流坑村的各种纪念性建筑,如状元楼、五桂坊、文武魁元坊、步蟾坊等, 在万历年间就有三十座之多。这些楼坊和整个流坑融为一体,既向他人夸耀、展示流坑历史上的人文之盛,又和其他种种现实一起使族中子弟一开始就为一种劝学_r进,光宗耀祖的浓烈气氛所包围浸染,鞭策他们发奋读书,应试仕进。这种“建楼竖坊”,意在褒颂学成者,激励后学者的做法,真可谓是意味深长,用心良苦明代江西业儒尚文还体现在婚姻习俗上,如赣县“婚娶必择家世相当者,??嫁女择婿6重儒生,故父兄每勤于延师,子弟亦勉于学。’,。有无才学,成为人们嫁女择婿的一个主要标准,据(明故嘉议大夫大理寺卿华阳宋公墓志铭》记载:江西永丰人宋仪望,九岁从塾师学句读,逾年能遍诵塾舍书,不久便补“邑博士弟子员”。其时,“邑中郭公通元尝为女择对,无当意者”,但“一见公遂奇,许之”,其后四年“郭夫人始来归”,宋仪望以才学入选_ 可见,明代江西士民婚配极为尚儒。钻三、明代江西的结社习文明朝科举制度与以往历朝的一个明显区别或显著特征,在于它正式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文体与格式—八股文。它与以后的明清科举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俨然是科举考试的代名词,所以,后世往往把明清科举考试称为“八股取士”。八股文,又称为“制艺”、“制文”,意思是奉命而作的文章;还可称为“时文”、“时艺”, 即应时而作,对付考试,难以传世。“八股”如何来的呢?从字面上讲,“股”,本来指人的两腿,后来被人们借来比拟对偶、排比而相对成文的文字,“股者,对偶之名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这种文章正文必须有八节这样的字,故称八股。八股文初创于北宋,历经儿百年的发展演变,直到明成化年间正式规定八股文的程式。八股文的结构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其中破题、承题、起讲是解释分析题目,入手是过渡,从起股到束股是文章的主干,除出题,各有两股,对偶成文,最后以收结结束全一 9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