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职业、生产和生活理念都将逐渐发生变化,转而实现“市民化"。从其它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转变,并得以在城市定居下来,逐渐融入城市文明,实现“市民化’’。但因为以户籍政策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制度壁垒的阻碍,我国农民职业与身份的转变是相互分离的,市民化过程比较艰难。在我国阻碍进城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在于:第一,农村人口在向城市流动、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面临着众多障碍,进城后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竞争权、择业权。第二,由于户籍政策的影响,农民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同时,无法实现社会身份的转变,不能获取市民的社会身份。第三,由于户籍政策附着了住宅、粮食供给、医疗、养老保险、劳动保护等社会福利的相关内容,不具备城市户籍的进城农民缺乏必要的保障,他们即使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也难以在城市定居下来,而是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候鸟"式的迁移特征。第四,进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了来自城市政府和居民的歧视和排斥,他们在城市中长期工作和生活,但却难以与城市居民进行平等的交往和互动,难以融入城市文明。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农民在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市民的过程中,要经历三个步骤:从事非农产业、在城市定居、融入城市文明。农民非农化是市民化的基本前提,城市化提供了市民化的外部环境,农民在非农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市民化。“在目前中国,市民化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整体进程之中,后三者是形,而市民化是质。一①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农民市民化过程。农民市民化理论是分析社区转型的重要理论工具。二、核心概念(一)社区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最早将社区一。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第5页,蓑于‘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4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