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向沟通——“互联网+家校沟通”信息时代带来的变革持续而深远。“互联网+家校沟通”是长效的家校沟通交流双向反馈机制。(1)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传统面对面的家长会几乎不可能实现。(2)互联网以其高效、低廉、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家校沟通载体的重要原因。(3)互联网使得一对一个别化的交流成为可能。(三)积极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开展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交流会、心理类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情景剧、开设全校性公共课,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小组。从相关专业或者学生干部中选择一批素质较好的学生,定期开展危机干预培训机制培训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用于辅助指导对应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三)建立健全高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工作机制及时与专业心理和精神卫生机构交流,学习最新相关知识和技能。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排查。建立学校——医院无缝衔接的医疗就医机制。六、启示(一)面对学生的危机事件一定高度重视,时时关注,积极掌握主动权。学生危机无小事,防范于未然。(二)做好记录和事件跟进。把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收集好,做好记录,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三)问题学生的出现,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妥善处理相关事件需要家庭力量的支持。(四)处理“问题学生”事件,重点在学生本身,难点在周遭相关人员。本案例,小雨是“主角”,受到影响的还有她的室友。室友在小雨每次影响夜间睡眠后,情绪低落,与小雨敌对,对抗情况感觉,不利于事态控制。相关涉及学生的家长也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学生事件处理,不仅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既要动员相关方进行合作,往理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走,又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心理健康常学常新、任重道远。参考文献[1]唐文琴.协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D].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