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念,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全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质量和整体水平,从而提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制造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制造业标准化是实现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创新的驱动力。当前,应形成一套灵活性强、包容性强、规范的标准制定和升级制度,同时加大相关部门经费、人员保障,确保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四)以信息技术服务带动全省制造业升级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更新升级进度。当前山西省信息服务动力积蓄。大数据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建成运营,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山西中科曙光、和信基业、清众科技等3户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广誉远、嘉世达机器人项目入选工信部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综改示范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全省建成各类数据中心27个,设计服务器容量39万台。在全省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下,有助于转变制造业传统的研发模式,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制造业价值链分化重组,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效对接,形成系统的生产体系。[参考文献] [1]楚明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34(1):46-48. [2]曲婉,穆荣平,李铭禄.基于服务创新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0):64-71. [3]方芳.湘南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0). [4]张佳虹.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探究[J].财务与管理,2018(4). [5]李肖钢,赵莉.宁波市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0(7):40-42. (责任编辑:张彤彤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