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的代价也令移动公司感到了压力。2002年与2003年相比,移动公司签约用户的ARPU值从2002年的176元降至171元,而用户总通话时长比2002年增长43%。联通CDMA用户的ARPU值从2002年的172.2元降至128.4元,GSM用户由67.3元下降到57.6元。与ARPU值的下降恰恰相反,MOU数却都有较大增加。联通CDMA和GSM用户的MOU分别增加了9.4分钟和8.2分钟。同质化是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根源,电信业务以话音为主,技术标准化程度高,服务方式无知识产权保护等,都使竞争者在快速效仿的过程中不断趋同。加上电信市场的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转型中的通信业难以摆脱价格竞争这一传统手段。移动通信业是一个价格弹性相对较大的行业,运营商都非常重视价格的杠杆作用。直接价格竞争如月租费和通话费下降、单向收费;间接价格竞争如套餐资费、累计积分、虚拟专网和包月制、租借手机、入网送手机、送话费等花式多样的价格优惠层出不穷。不难发现,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双方不断达到纳什均衡,又不断打破这一均衡。在反复打破的过程中,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价格接近边际成本。移动和联通两大对手的价格竞争,虽然使得资费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两者之间仍带有双寡头之间的互相依赖性和平衡性。而小灵通的进入,则打破了这种相互依赖性的平衡,使得价格下降的更快。据统计,截至2006年5月末,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到4.21亿,小灵通用户发展到了9157.8万。小灵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价格的力量。可以预见,移动和联通之间的价格竞争,在小灵通以其低廉的资费优势吸引了大批用户之后,将变得更为加剧。结合本案例,请讨论下面问题:1.移动通信市场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2.移动通信市场的寡占市场结构的维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否合理?3.请提出对移动通信市场进行管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