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的教学技能,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促进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心理健康状况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对未成年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作为未成年学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其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基础,用教师的人格塑造未成年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未成年的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去影响未成年的学生,塑造未成的学生,使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成年的学生树立可望而又可及的模范榜样。八、教师要有爱心。人们常说:"茂密的森林是灵芝的摇篮,深邃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而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爱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师既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是的,作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爱。爱,既是教师一种职业高尚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种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爱,是教师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理解、爱护、关心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带出一个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