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3KB

文档介绍
弁《曲洧旧闻》说:子由这个人,苏辙这个人是一个忠厚长者,与人为善,所以特别给予他特别的待遇,而且苏辙去世以后还破天荒地,朝廷赠给他大忠大夫,那就是他死了以后按道理他和苏轼去世的时候,都是属于已经被朝廷遗弃的人,但是还赠给他一个官职,而且特别给他三个儿子以特别的恩泽、赏赐,这都是很有别于苏轼的。所以个性的不同、为人处事的不同,导致两个人在倒霉的时候,倒霉的程度也不一样。两个人的经历也不完全相同,在开始的时候,苏辙的起点比他哥哥要低。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这个问题了,他开始考科举,考制科的时候,他就第四次等,他哥哥是第三等。他后来做了一个商州军事推官,他也没去,苏轼人家一开始就是凤翔府的签判。一直到后来,他长期地做一些什么推官,做一些什么学官,做一些掌书记,这类的幕僚的工作。而苏轼一开始除了在杭州做过一段时间通判之外,很快在密州、在湖州、在徐州,就做的是知州,第一把手。苏辙的起点比他哥哥要低,耽误了很长时间。但是到了元佑时期,到了宋哲宗的时代,一下子苏辙就翻过来了,从一个县令急速地升到了副宰相的位置。而同一时期,苏轼虽然做的官职也不小,但一直在中央和朝廷来回奔波。这不是他要奔的,是他在中央刚刚没做几天官就又给弄出去了,坐不稳了,又回来,又跑出去了。而就在元佑时期,苏辙成为了元佑时期的一个顶梁柱的大臣,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兄弟两个,一个是在前期的时候比较发达,一个是在后期的时候比较发达。也因此,苏轼的主要政绩,主要集中在地方上,苏轼一生在八个州郡做过首长,而苏辙的主要的政绩体现在中央。这是哥俩的一个不同,正好互补了。一个主要在地方做,一个主要在中央做。因为苏辙在地方上几乎没做过官,就做过一任县令,做过很少的一段时间的知州,其它的时间都没在地方上做过第一任首长。所以说苏辙的政治才能是到了他的后期的时候,在做副宰相的时候,在做尚书右丞的时候,在做翰林学士的时候,在做户部侍郎的时候才显示出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