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没有腐烂,那么就会被人当作木料,于是就面临斧头砍伐的灾祸。Р五、问答Р1、比较第一、二段文字的异同,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Р第一段围绕“幸”与“不幸”,叙述亩的生长过程和由木到木山的演变过程。第二段写“予家有三峰”的木假山,正是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经历了多种磨难,成为苏家的珍爱物。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字句有所改变、更换或节略,产生一种“回环”的美感。Р2、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分别是什么?Р“爱”字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爱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木假山联想到做人;“所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的品格。Р《墨池记》Р实词Р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做官池水尽黑变黑、染黑Р而尝极东方穷尽,到达岂其徜徉肆恣纵情游览Р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同“彰”,彰明、彰显推王君之心推测Р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人Р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标明Р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推广Р虚词Р 以以临于溪而Р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而Р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因为Р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来Р Р句式Р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被动句Р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宾前Р翻译Р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Р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确实是这样吗?Р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Р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Р道当他纵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 Р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