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通”工程,受投资所限,建设标准低,抗负荷能力弱,大部分都被超载车碾坏。我县几条主要县乡公路受超限超载车辆损坏严重。有的路段在通车使用不长时间就出现了严重的路面病害,个别路段甚至前修后坏,不得不多次进行大修改造。例如沙陈路近3年就投入3000万元多次大修以维持通行。道路损坏,周期缩短,公路的服务水平降低,公众的出行环境和出行效率受到影响,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反映非常强烈。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住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的势头,势必造成国家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带来公路通行不畅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县政府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在县治超办统一领导下,县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贯彻执行7月1日颁布施行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规开展联合治超专项行动。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建立的公路局阳关固定超限检测站和方集马达河流动超限检测站完善固定检测设备和购臵流动超限检测专用车,实行领导带班,日夜全天候轮班,不间断开展超限稽查,每班有两名公安干警现场引导车辆接受检测。同时规范执法行为,严格程序,对超限车实施超限卸载和行政处罚。县交通路政管理所新购臵1台超限检测车和其他专门设备,成立3个治超执法中队,重点对我县超限车严重的沙陈路、沙泉路开展稽查行动。坚持以管为主,管罚结合,卸载为主,处罚为辅,在陈集、沙河设立3个卸载场地。初步遏制了货运车辆“无超不上路”的势头。车辆超限超载率逐步下降,治超工作初见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工作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虽经严查重罚,然而超限超载车辆屡禁不止,并在一定时段内不同程度有所反弹,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相关部门对治超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主动性不强,仅有交通、公安两家在开展路面治超,其他部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