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此外宗教观念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西方人都以追求灵魂不朽和超越为主要特征,石构建筑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石头的永恒、完美,与人生的短暂、缺憾形成鲜明对比。石构建筑庞大的外形、坚硬的材料及永恒的造型,比起木构建筑更能充分表现出人类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而与中国文化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特征不同。所以石构建筑在西方文化中获得长足发展,并达到了一个不可及的顶峰。其次,东西方对建筑中“基本词汇”的需求不同(来自:写论文网: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 柱子是西方建筑的中的“基本词汇”,斗拱则是中国建筑的“基本词汇”。有人说“西方建筑是为神而建”。所以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的,石制屋顶建造的越高就越接近“神灵”,例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真实的反映出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然而如何建造出如此的高度呢?这时候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柱子。由于石头具有很强的抗挤压性,所以如果采用石头作为主要材料做成的柱子,可以不断地承受越来越大的来自屋顶挤压的力量;而且采用石头比较容易叠加出更高的高度和更粗的截面,毕竟树木在高度和截面上会受到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不一定能符合西方人在建筑上面的需求。从这二点上面来说,以石头作为原料的“基本词汇”非常合适西方建筑的需求。有人说“东方建筑是为人而建”。中国建造中利用斗拱即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飞檐也有许多类型, 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中国人善于利用包括亭、台、楼、阁等建筑在内的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