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石做中大校长,但是天生爱美食,又受到了美食的诱惑,为了维护自己的言行一致,而死撑着面子。卞从周是识时务的,愿意去赴蒋介石的筵席。但是与当权者交往甚密,作为文人,怕遭到同孺的轻视,引起党派之见,所以为了能被大家所“理解”就使出尽浑身解数,规劝他人一起去,以此来掩饰自己立场的“出格”。时任道是因为自己与蒋介石的个人恩怨以及政治观点的不同,在心理上抵触蒋介石。但是自己独爱书,自己的一批珍贵的图书遗落在桂林。战乱年代,无钱无权不能成事,只能依靠当权者蒋介石的力量把自己的图书运回重庆,于是千方百计的设套让别人去帮自己做这件事,愚昧地认为这样承人情的是别人,不是自己,这样自己就不会跟蒋介石攀上一点点联系。这部剧就是将人的私欲和面子放在火上烤,将人性中最丑陋和隐晦的一面撕?_了给人看,反复敲打人去思考,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这是《蒋公的面子》深刻的、直白的主题。另外,由前文分析,其中之一的主人公时任道的性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重庆事件中他是激烈的,对时事是饱有看法的愤青。但是在整个文革中,他却是胆小怕事甚至是避事的鼠辈。“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文人向来以高尚、洁净、坚定、执着为品格自持。但是作为文人的时任道在世事面前,他迷失了,屈服了,失去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该有的品格,甚至于作为一个独立人该有的精神坚守。变革可以改变人的思维,但是不可以改变人性。由时任道的性格变化,一方面揭示了文革对人本真的迫害摧残,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人性中存在的软弱面――在社会、生活变革中如何自持?清贫之苦和劳累之苦,不是人生之大苦,真正让文人感到沉重、悲苦的是人心灵的劫难。参考文献温方伊.扬子江评论[J].写作《蒋公的面子》,2013年第1期l吕效平.上海艺术评论[J].话剧《蒋公的面子》与上海,2016.2.15作者简介周芷涵(1997-),女,河北唐山,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