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农业局局长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KB

文档介绍
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精准施策,下一番“绣花”功夫。去年,市农业局针对全市现有特色产业布局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果品冷藏、生猪、肉羊、散养鸡、设施蔬菜、食用菌等六个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并在全市推广。鼓励各县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可根据当地土地、生态、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和政策优势,多渠道多路径尝试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打造能复制、可推广、效益好的典型模式。要把探索实施主体带动型、互助帮扶型、科技引领型、务工输出型、政策驱动型模式作为重点方向,大力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首要条件,建立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想方设法使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条,找到合适的就业渠道和岗位。要加强政府和部门的指导、监管,帮助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与风险、合理确定利益分配、及时化解利益矛盾,保障贫困户充分受益。5月20日前以县为单位将各自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归类、整理统一上报市农业局。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实际工作中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给钱给物、“慰问式”帮扶的倾向。有的地方在到户增收扶贫项目上,习惯于打钱到户、发羊羔发猪仔、发种子发化肥等粗放简单的方法,忽视贫困户发展意愿,忽视建立贫困户稳定增收机制,实际上是贴上精准帮扶的标签,与精准扶贫要求相去甚远。二是防止“企农脱离”、利益脱节的倾向。有一些新型经营主体热衷于争取项目资金,帮贫意愿却不强,产业项目对贫困户聚焦不够,再加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双方合同缺乏约束力、一些县市政府和部门监管不够到位,产业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增收“两张皮”,贫困户应该享有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三是防止简单入股、只给分红的倾向。有的地方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时,图省事、简单化,只是让贫困户入股分红,不重视引导贫困劳动力参与产业发展,稳定脱贫难以得到保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