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意识,导致他们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盲目提升创业期望值,造成理想与现实脱节。另外,在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隐性失业显性化,部分企业因困难加重而导致裁员量增加,一些大学生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理上犹豫不决,不急于毕业时找到工作,而是宁愿花更多时间来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自愿失业的比例上升。事实上,导致大学生“有事没人干”问题的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就业态度不够端正,创业理念滞后,主动作为意识不强。这一现象既主观折射了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理念,又客观反映了社会、高校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二、创业心理现状分析创业政策需拓展,观望心理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我国一直致力于运行体系的完善、经济机制的规范、就业保障制度的健全,尤其在计划分配、岗位保障向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转变的进程中,调整就业劳动力资源,优化大学生就业资源配置,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在大学生与社会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下,国家关于激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已经出台,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空间逐渐扩大。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新的起点上,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步增多,要解决创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围绕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创业取向、创业动机等问题,笔者对2家中型、1家小微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经分析,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大,然而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国家人才建设路径衔接还不够通畅,尤其在户口、编制等大学生普遍揪心的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一些大学生拒而远之。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的人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国家行政单位,%的人对大型企业比较青睐。在大众创业深入推进实施进程中,大学生心理上受到了“震动”,想为不敢为的观望心理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