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周益民老师《童年爱上一本书》讲座有感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属于自己的文化落脚点。他举出一些“晨读对韵”音韵和谐,适合诵读,如: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一本书的微课程周老师说,儿童阅读与课外阅读不同,具有丰富性、季节性、游戏性。他说他作为一个在名校工作的老师,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可是依旧不愿意放弃用书本给孩子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他说,阅读儿童,需要我们去实际地与儿童交朋友,听他们谈天说地,与他们玩耍嬉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像前辈斯霞老师那样,与孩子心心相通。阅读儿童,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儿童的生存面貌、阅读状态。当下,随着信息传播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的心灵面临着快餐文化的侵蚀,粗鄙化、偶像化、浅表化阅读比比皆是。孩子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去体验内心的波动,去丰富自己的心灵。而应试压力,又使得他们时常陷入童年的忙碌、恐慌、焦虑和无奈。儿童阅读的推动,必须直面严峻的现实。阅读儿童,需要我们老师专心虔诚地阅读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谣、诗歌、童话、小说、戏剧、传记……透过那些经典作品的描写,去感受、探求儿童的宇宙。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感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者李庆明先生说:“通过儿童文学可以很直观地、诗意地去观照儿童科学所无法触及的细腻、微妙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世界。”我们只有真诚地理解儿童、服务于儿童,努力让阅读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自我诉求,儿童们才会在阅读中找到灵魂的安顿与慰藉正如周老师说的,“这些故事成了不断积淀的智慧,成了一辈辈共同的记忆。我们聆听,我们阅读,于是,成为我们的血脉、气质、风骨和根基。”从周老师的身上,我感受着一位语文人身上闪烁着的思想之光,爱我们能爱的,做我们能做的,这就是语文人一辈子所执着的,或许我们依旧得在分数的高楼下踽踽独行,但关起门来我依旧是一半的国王。童年爱上一本书,做孩子的点灯人多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