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凉山彝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精选)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尤其是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将随着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加大。早在1957年8月召开的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就明确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方,区域自治的地方,都现代化。全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全面地发展起来。……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随着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强盛,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必定会进一步加大,凉山彝族地区的贫穷落后是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目前,凉山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凉山17个县市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必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照顾。二是四川省已将攀西地区的开发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力争再造第二个“成都平原”,必将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以及各种政策上给予倾斜和照顾。所以,只要能够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支持,在外部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苦练内功,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内动力,内外结合,共同努力,消除贫困在凉山就会变得不那么困难了!Р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苦干实干,增强内生动力是凉山彝族地区走出贫困的有力保证Р在充分运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赋予的各种权利,积极争取更多支持和帮助的同时,自觉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凉山的贫穷落后面貌。只要自身不能自立发展,仅靠外力扶持,是不可能真正消除贫困的。所以,凉山彝族地区最终消除贫困的决定力量不是外力,而是内力。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凉山彝族只有积极应对,作出必要的、适应性的调整,才能争取主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只有下决心摒弃一切不利于民族发展的传统陈旧观念,改革不良习俗,改变不合时宜的生产生活方式,虚心向先进民族和其他民族学习,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改造改良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发展的需要,才不至于在急剧变换的现代社会中被淘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