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的气管套管,最好能备两套以供更换。患者烦躁时,给予适当镇静,以防气管导管旋转损伤气管壁及血管。Р2.正确吸痰。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或出现咳嗽等情况时给予吸痰;吸痰时选用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的1/2、管壁平滑、带有侧孔的硅胶吸痰管;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一般在40.0~53.3kPa,以防损伤患者气道黏膜。Р3.长期机械通气者,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型气囊导管,气囊充气以恰好不漏气为宜,以减轻气囊对气道黏膜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Р4.预防和积极治疗切口感染。每日至少2次消毒气管切开处伤口,覆盖纱布应做到随湿随换,若有切口感染应增加换药次数。Р第二节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Р一、声门损伤Р(一)发生原因Р经喉插管保留数天以上的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仅极少数遗留永久性狭窄。Р(二)临床表现Р症状通常于拔管后1~6周出现,这种滞后现象取决于气道受损部位的恢复过程及瘢痕组织形成的情况。80%的患者在拔管后3个月内出现症状。拔管后立即出现症状者较少见,而迟至数年以后才出现者更罕见。Р吸气时呼吸困难是所有严重气道阻塞患者的主要症状。根据阻塞程度的不同,呼吸困难可表现为重体力活动时的轻微呼吸受限,或轻体力活动和讲话时感到气短。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气道狭窄到小于正常气管横径的50%时,才有重体力活动时的呼吸困难。狭窄到小于正常管径的25%时,通常会导致静息时呼吸困难和喘鸣。这种患者存在不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窒息的危险。Р声门病变会引起声音改变。插管后喉损伤和狭窄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嘶哑和失声。Р(三)预防及处理Р1.插管时不宜盲目粗暴操作,避免损伤黏膜,如病情允许,宜及早拔除导管,有条件者,尽量选用经鼻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