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格局。没有一个民族能把自己的社会先变成一张与传统毫不相干的白纸,然后再在上面画上现代化的美景。这种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是无法割裂的。人们不能摆脱传统,这是因为“人们创造自已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18J。现代化只能站在一个现实的基础上,而这Р个现实里就包含有传统文化的要素。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具Р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积极的历史价值,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他能形Р成一种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活力,从而成为该民族能够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Р力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它是中国人民精神宝库、培育子孙后代的教科书,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赖以生根成长的沃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有之义。Р第二节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Р我国的教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与文化并行, 被称为“人类传递文明的手段”191,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传统文化有着传承、评价、批判、选择、交流、积淀、创造等多种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自身就是传统文化延续的成果之一。教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又受到文化传统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强力制约和深刻影响。Р人类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是走向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本质上讲,取决予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成为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Р所谓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又与生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