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四章: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都有改变自己趋于完美的动机;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观念去评价各种经验,予以调整。罗杰斯还说过:如果个体的“现实我”与“理想我”接近,或“理想我”以“现实我”为基础而得到发展,则个人适应将更好,生活也愈幸福。自我实现是人最重要的心理需要,是一种了解、接受、发展和表现个人潜能的历程,而人格则是个人根据自己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力求实现自我的行为表现。罗杰斯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三种态度帮助他人达到自我的成长: 以敏感和不判断的态度去反映对方的感觉,并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他人真正的感受;真诚而适度的自我开放;无条件的接纳与正面关怀。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人为中心,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个体,重视健康的人。从总体上看,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认为: 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分层次的,各个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要充分了解个体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需求,不应超越个人自然发展的历程,去强求对象。②每个个体,即使人格发展有一定困扰者,也具有自我分析、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的能力。③实施人格心理教育,必须以平等、开放、不妄加评论的态度,设身处地去倾听、体验和感觉对方的主观经验和内心世界,以便深刻体会和理解对方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这是心理辅导的基础和前提。(2 )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艾里斯的人格理论他认为,外部的环境刺激并不直接引发行为反应,而只是引发个体的认知, 而认知才是真正影响个体如何反应的决定性因素。健康的人格应该具有合乎逻辑、客观、理性、全面和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才能促进个体适应环境和社会;而片面、狭隘、主观、非理性的信念或思考方式则容易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3 )人格特质理论中国古人的观点:理想人格,即人生境界,是指人们一生所追求的自我完善的目标。孔子发愤立志,笃行实践; 仁智并进,全面发展; 拒绝平庸,追求不朽; 敢于负责,乐于奉献。教育的目的:培养君子,即塑造出仁义礼智相统一的理想人格。孟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