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速度信息。目前,靶场试验实时定位精度优于10m ,事后高精度处理后定位精度优于 3m ,弹着点附近定位精度优于 1m ,定位精度基本满足了试验需求。而在使用国外高性能接收机设备并且经过事后高精度处理的前提下,测速数据的精度约为 0.2m/s ,靶场测控期望的测速精度为 cm/ s 级, 现有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针对 GNSS 测速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建设了独立自主的北斗导航系统,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高 GNSS 测速精度,对于提升我军导航战的实力有重要的作用。课题将重点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对 GNSS 测速技术进行 4 研究,提高测速精度。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GNSS 测速基础理论首先对 GNSS 测速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常用的获得接收机速度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对测得的接收机的位置信息进行时间差分,得到速度信息; 2)基于多普勒观测值,寻求其和接收机速度间的关系,构造数学模型; 3)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寻求其和接收机速度间的关系,构造数学模型。使用位置差分得到的测速结果精度在 dm/s 量级,使用多普勒得到的测速精度在 cm/s 量级, 而使用载波相位观测量得到的测速结果的精度可以达到 mm/ s 量级。[5],[6],[7] 使用 GNSS 接收机进行测速时,一般不能和 GNSS 定位独立,常用的 GNSS 测速模型中需要用到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因此,常见的 GNSS 测量过程是先定位后定速。伪距变率单点定速使用多普勒观测值测速与使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测速有相似的数学模型,简要介绍如下。单个接收机的伪距观测方程式如下: \* MERGEFORMAT (1) 其中,是卫星测量值的临时编号; 为测得的卫星 n的伪距测量值; 为未知的卫星 n和接收机之间的真实距离; 为未知的接收机钟差; 为卫星 n的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