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日:“近语士大夫,吾墨竹--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日:“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日:“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贫笃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篑笃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篑笃谷》其--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1)这段讲了文与可的什么逸事?把求画者的缣素拿去做袜子;两人以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竹开玩笑并回忆“赁笃谷偃竹图”的由来;追忆文与可在洋洲的趣事。(2)“*扫取寒梢万尺长”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借代(3)文与可的性格特征。?豁达、爽朗、风趣58、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屿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2)文中的成语有哪些?分崩离析、既来之,则安之、季孙之忧、祸起萧墙、大动干戈。(3)本段以怎样的形式展开论证?对话形式六、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