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68KB

文档介绍
个很高的“平台”上,贫困农民难以跨越进城的门槛。另外,城市虽然有改造和提升农民的规模效益,但也需有规模化、专业化、商业化的要素投入,而这又会提高农民在城市发展的成本。农民在农村的改造提升,虽然不具有规模效益,但分散的农民有条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利用那些难以“搜集”起来、也难以向城市“转移”的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特别是利用农村廉价的甚至是非商品化的资源要素,例如农村闲散土地等自然条件、家庭剩余劳力、亲缘血缘关系等,创业经营,增加收入。3、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看,建设新农村是一种公平为主兼顾效率或公平为主促进效率的政策机制。提出建设新农村,首先是出于公平考虑,是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所以总体上是以公平为主的。正因如此,新农村建设是需要政府主导而不可能是市场主导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够强,还不能完全通过财政支出直接解决农村居民的生活问题。所以,新农村建设投入,更应该是以讲求效率的方式去实现公平。与以往主观上(政府)和客观上(市场力量)偏重城市的发展相比,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实际上就是调整”人与资金”的比例关系。过去,往城市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多(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相对较少,二者不成比例,所以城市越来越富,农村越来越穷。今后的发展,就是让"资金的流动与人的流动"协调起来,一方面城市要更多地接纳农民进城,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这就是〃公平调节”,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改善生产条件与改善生活条件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包括多方面内容,简单概括起来说就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条件可以直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改善生产条件则是提高农村和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生活水平是目的,但提高发展能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也是"发展"的科学涵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