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民主革命时中共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体党员对党的领导机关以及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此外,限于严峻的战争环境等种种主客观因素,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机制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监督范围狭窄,监督的重点主要偏重于纪律监督;虽然高度重视,但相关法规建设仍不健全,相关制度建设也很不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中共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之后,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加以改进和提高,使之能更好地履行自身所担负的各项职责。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中共在执政后,尤其是八大前后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遗憾的是,这一进程很快就被打断,从而直接导致了“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现象,不断滋长”【《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0页】。尤其是十年动乱期间,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党内专门监督机构也被彻底撤销,党的事业因此而蒙受了重大损失。改革开放之后,在对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中共在党内监督问题上也成功进行了拨乱反正,恢复了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设置,并逐渐确立了以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为重要特征的相对较为独立的纪检监督体系。实践证明,这对促进新时期党的自我净化、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现行的党内监督机制也逐渐显露出独立自主性不够、整体协调性不强以及程序规范性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督主体的能动作用,大力加强立法执法工作,并进一步理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与整个组织体系,以及组织体系中其他领导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职权分工等方面的关系,使党内监督机制构建得更为科学合理,运作得更加和谐有效,从而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