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从而导致准则的滞后性。那么这一转变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启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客观上看,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人为控制问题严重,审计市场缺乏独立性,市场监管乏力,法律诉讼机制不健全。从主观上看,中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形成公允的职业判断力尚有困难。薄弱的会计监管环境加上人员素质低下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规则导向会计准则,限制企业管理层的会计选择空间,并提供较为具体的操作方法,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另外,基于中国当前的准则支持环境,当务之急是要完善会计监管制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操守,在完成概念框架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体系。但从长远来看,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是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会计监管环境的改进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应适时、适度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具体规定,使其具有适当的原则性,尽量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指导思想上的差距,以利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参考文献[1]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肖坤,刘永泽.关于美国会计准则导向演变的思考[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8月第27卷第4期[3]谢晖.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评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第8期[4]韩莹.中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与借鉴[N].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5]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导刊,,(3).[6]刘玉廷.贯彻科学民主决策要求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J].商业会计第5期[7]张萍,魏文君.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改革评析[J].会计之友,,(4).[8]车幼梅,吴小峰.美国会计准则向以原则为基础回归述评[J].财会通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