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宋代女性文学与酒文化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既然我们所见的全部世界都是由“种子”所幻化,因此就不能对外在诸法产生执着,要“无法”;既然阿赖耶识如瀑流湍流不息,那就是“无我”,这也就是两种无我。因为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长久依附、依赖于阿赖耶识所存在,它对阿赖耶识产生具生且极度的依恋,甚至妄认阿赖耶识为永恒不变的“自我”本体,相对而言,外在诸法则成了我们“法执”的对象,由此,有情凡夫产生对法界本身颠倒黑白的认识,唯识学称为“遍记所执自性”;这种颠倒认识的根源当然就是末那识对阿赖也是的爱执所成,这就是“依他起自性”;当我们悟到这点,将末那识的颠倒爱执扭转过来,它的本来面目“平等性智”就会彰显而出,这样,阿赖耶识也会转为彻底洞彻法界的大智“大圆镜智”,这转识所成之智则就是众生本具的“圆成实自性”。   从上面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唯识学的教理脉路了。虽然是显教,但密教大体上可以接受,主要之不同在于,唯识宗认为“四大”也是阿赖耶识种子变现,是无情之物,是构成诸物质的基料;而密教自认为这“四大”连同虚空,本身就是宇宙理体—大日如来之本誓三昧耶身,其性德为法尔本有,并非阿赖耶识所变。   唯识宗还认为,出于对对象的了别作用,种子还要分为“四分”:见分,也就是主体的了别功能。相分,作为被了别之客体的影像。自证分,对主体了别的了别功能。证自证分,对主体自我了别功能的了别。其中见、相二分对我们下面要论述的“加持”非常重要。   当主体面对已近变现而成的外在客观实体时,识中会生起数个种子,其中一种会变成与外在实体近似的影像,这就是相分;而我们主观去观察,了解,也就是我们的见分种子所了别的只是那个与真正的外在实体近似的相分。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到的并非真实的外在实体,而是由我们的诸感官所生起的近似的影像罢了。举例来说,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朵花时,花朵所反射的光线投射到我们的眼球后侧的视网膜上,而我们的视觉神经真正感觉到的,只是那个被投射到眼底的,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