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紫阳民歌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紫阳民歌保护之路探析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1KB

文档介绍
承人的保护工作,达到通过文化空间来保护和传承紫阳民歌。3(社区活态保护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非物质文化以社区为发源地或者传承集中地,二者关系紧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的文件中规定“缔约国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时,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努力确保创造、延续和传承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参与有关的管理。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在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也同样强调了社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如对代表作的具体评审标准第二条即是“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产生、传承于社区,反应了社区民众的期望和认同感,而且受到社区民众的保护,在今后的保护中,更要最大限度地确保社区群众的参与。紫阳民歌在保护工作中也可借鉴社区保护的形式。一方面,通过社区的载体空间,强化社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使群众参与到紫阳民歌保护和发展中来;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县、镇、乡、单位、家庭、个人等逐级保护机制,引导和协调社区的民歌保护工作,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政府,群众”路线。注释1耍穗:一种线织或丝织的长须状的穗子,装饰品。穗,方言读,xi,,音如“席”。参考文献1刘嵘.原生态民族音乐与当代音乐发展研讨会侧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2陈蕊.从紫阳民歌看安康地区贫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d,.西安外国语大学,2008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j,.国办发,2005,18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