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经历了下述四个阶段:1、最初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2、第二个阶段。服饰功用除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3、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这是社会分工复杂化,等级身份严格化之后的产物。工人,和尚,尼姑,道士,学生的服装各不同。黄色衣服是皇家的标志,紫色衣服是达官贵人的标志等。4、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在社会观念、政治观念复杂化之后,服饰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某些变化,服饰和装饰物的样式、图案、花纹涵纳了更多的社会内容。二、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服饰由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质、形、饰、色、画。质是服装原料的性质;型是服装的样式;饰是佩戴的饰物;色是服装的色彩;画是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上的图案,即文面文身。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要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基本趋向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我国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大致有下述几个方面: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儒家思想重礼仪伦常,重视孝行。中国的宗教信仰有人为宗教及各种民间信仰,其突出的特点是祖先崇拜。这种社会意识在服饰民俗中有很突出的表现。在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四次重大礼仪产生四次换装,每次换装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的礼仪伦常和崇宗敬祖的观念。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重要方面。如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