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的感性对比经验,并能用合适的语言甲乙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第二层次“软硬大比拼”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借助幼儿熟悉的生活物品,进一步感知和体验,从“小牙刷变身记”到“软硬来帮忙”,不仅让幼儿了解“软”和“硬”都有用,而且还能根据生活中的场景,联想并讲述所需物品的软硬特征及不同作用。除此之外,通过有趣的小游戏,如给干沙加水,烤番薯(日常活动)等,探索发现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生“软”和“硬”相互转化的现象。第三层次“软硬秀场”是幼儿在感知、体验基础上的表达、表现,借助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与同伴积极地交流和互动,鼓励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各种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物体软硬属性的感受。其中,“暖暖的爱”“有趣的直线和曲线”这两个活动将软和硬的物质属性迁移到线条和色彩给人带来的“软”和“硬”的不同感受,甚至迁移到人的行为、态度和品格,如相互关爱让人感受到“柔软”的温情。这对于整个主题的走向是一个提升和升华。这样三个脉络层次的设计符合幼儿“感知体验在前,表达表现在后”的经验建构特点。教师在实施主题的过程中,可根据本班的实际状况适度加以优化和筛选。另外,“软”“硬”是一个感知觉的范畴,教师不仅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丰富而常见的探索资料,更重要的是,主题进行的重点在于通过直观的感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而非深究科学原理;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尊重他们充满童趣的感受和表达,接纳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支持幼儿探索的每一个小创见。主题目标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或判断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软和硬,探索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软硬性质的转变。初步理解并感知人的行为、态度以及线条或色彩等也会给人带来“软”和“硬”的不同感受,体验柔和地说话、相互关爱带来的“柔软”的温情。喜欢参与有趣的“软”“硬”探索活动,愿意用语言、身体动作、创意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体验与同伴互动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