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王以敏早期诗歌研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80KB

文档介绍
翰、陈鹭洲司马、蒋子相、吴康之、屠星若、陶廉??明府、石砺斋、赵小鲁孝廉、萧绍庭上舍、张子澜茂才集湖上举行诗钟秋社,未至者陈冠生殿撰、毛芗林部郎、潘仲年司马、王鹭田别驾、王伟云明府、吴伯和参军、朱亮卿孝廉、毛植芸明经、严康甫金子绳上舍也,翌日得集禊帖诗四章,赋呈菁丈兼示诸子》(四首)等,诗中描述了其与赵国华、蒋其章等一批文人会集大明湖畔,举行诗钟秋社的情景。王以敏在《新秋十日……翌日得集禊帖诗四章,赋呈菁丈兼示诸子》中咏道:“寄迹幽兰室,清觞亦快然。”(其一),“长年虽碌碌,此曰足欣欣。”(其三)又谓:“相期叙长日,此会尽清流”(其二),他们效法魏晋林下之贤,自比清流,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写自己的襟怀。在《檗?F诗存》初集的千首诗中,写景、咏物、叙事、抒情、怀古、寄友、记游等均不乏佳作。诗人纵然饱经仕途的阻遏及生活的忧患危苦,但他仍旧没有舍弃自身的?[狂之质,其诗隐蕴深情,隽含忧郁,隶事精切,行云流水,丝毫不觉斧琢痕迹。王以敏的诗歌“俊逸”、“清遒”,造诣都较高。王乃征也说王以敏“为诗才思横逸,天骨开张。其持论专主学杜,而极诋时人崇尚西江之弊。词则规抚白石,务为清邈。”他自负大才,有着为国为家的大志,但屡屡受阻,却又有着清狂的操行与矛盾性格,在困顿中坚持自我之理想信念,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让人不自觉被他的诗歌所吸引,进一步去解读他诗歌作品中的独特蕴意。参考文献:[1]王以敏.檗?F诗存.清光绪十七年刻本(复印本)[2]汪兆镛.碑传集三编.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69年9月(王乃征.《清诗人王梦湘墓志铭》)[3]徐世昌.晚晴?m诗汇.北京:中国书店.1988年[4]严薇青.《清诗人王梦湘墓志铭笺证一一关于《老残游记》中的“梦湘先生”为纪念刘鹗逝世八十周年作.山东: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5[5]李来涛.“梦湘先生”补说.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97.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