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系统,这对于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针对东北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及其恶化的原因,农业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应该是:(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要在全面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地区的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作好土地利用规划。松嫩平原应建立以粮食、油料、糖料作物生产为主,大力发展以饲养为主的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同时发展养牛、养羊和家禽),农牧林并举的农田生态经济系统;西部草原风沙区建立以杂粮、小油料、草原农业为主,林、草、田合理配套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三江平原,为改善生态循环,应确定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的比例关系,使60%的土地有植物和水面覆盖,而且在耕地中还有一些水田面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必须改变“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传统习惯,改变以掠夺资源为主的粗放经营,逐步建立起资源多级、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可垦荒地面积较大,但耕地面积不宜大幅度增加。应以提高现有耕地的土地肥力,建立生物生产量更高的农田生态系统来提高作物单产,这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黑龙江省在40多个点进行2垄玉米间种1垄草本栖养奶牛的试验表明,玉米间种草木栖的后效增产明显,亩产可提高10—30%。而且,用草木栖和青贮玉米喂牛,牛奶产量可提高10%。种草木栖2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30—40%,水稳定团粒结构增加30%以上,获得了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良性循环。同时,应采取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坚决将宜林地退耕还林,严禁陡坡开垦,特别是西部草甸草原地区只宜放牧,决不能随意开垦,以保证荒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此外,逐步做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蚀能力,并实行草木轮作,推广少耕或免耕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培育和选种耐寒的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保证粮食作物的高产稳产,建设商品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