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四聖諦-雪歌仁波切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么,便没有办法思考隐含在名相背后的意义。佛法,是我们所陌生的东西,无法靠着「自然而然」就能懂能修。导师释迦牟尼佛,也是透过辛苦的修行而成佛的,之后,历代尊者,如那烂陀寺的那些大论师及诸多成就者们,也都是透由许多经论的研阅,而后一步步地修行。佛法的修行,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何况对我们而言,佛法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东西,因此,要先突破不懂名相的无明。在上堂课结束后,请大家先要了解的是:Р1. 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Р2. 苦谛的行相:无明、苦、空、无我Р3. 集谛的行相:因、集、缘、生Р4. 灭谛的行相:灭、静、妙、离Р5. 道谛的行相:道、知、行、出Р名相了解之后,要学的,就是这些名相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再之后,就是把它运用到内心、运用到修行上,这样才正确,否则很容易走偏。「走偏」的意思是,修行照着自己的想法去修,以自己的想法、感受为主而走偏。所以,必须把正确的理论、逻辑的基础打好,之后,再把这些正确的方法,运用到内心的修行上,调伏烦恼。若没有这些基础,只一味地想调心,结果只是让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主导修行,而我们自己的这些想法与感受是很执着的,用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所做的那一大堆的解释,结果就会走偏。Р苦谛与集谛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一是果、一是因。轮回中所有的果,是苦谛,轮回中所有的因,是集谛。所有我们不需要的、不想遭受到的,就是苦,要先知道苦在什么地方,才能进一步谈如何处理。不了解苦,只闷着头想:「我不要受苦!」是没有用的。若不想受苦,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苦。不想受苦,「不想受」是对的,这是心的本性,但问题在于,我们对于「苦」的认知是错的,对苦,我们的认识太窄、眼光太短,有些人只想到一、二年,有些人可以想到十年、二十年、一辈子,但是,真正能想到下辈子的人,很少。除非透过佛法,否则是不会想到要为来世准备。眼光更广远的人,会明白,若想要清除所有的烦恼,就须要非常广大的智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