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6KB

文档介绍
浸渍、低敏、低残胶、高通透性,避免导致器械相关性压疮。3.操作便利,患者舒适。4.导管固定材料更换原则:当固定材料出现污染、潮湿、粘性下降、卷边甚至脱落等不能有效固定管道时,应及时更换。(二)导管标识:患者置管后,应在第一时间由责任护士选择正确的管道标识贴,并在标识贴上填写管道名称、日期,常规贴于距离各管道末端5~10cm处,如标识出现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建议高危导管采用红色标识,非高危导管采用黄色标识。(三)低、中风险患者执行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做好留置导管患者“七巡视”(包括:依从性、固定、通畅、引流液、敷料、标识、压力)。低风险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1关注患者对留置导管的耐受性及依从性2每班观察导管位置、深度及固定情况3保持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或堵塞4观察留置导管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准确记录5密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的情况6导管标识是否规范7查看引流装置的压力是否正常,如常压或负压等8向患者和家属提供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宣教,评估并记录患者和家属的接受情况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在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基础上,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床头进行交接班;每小时巡视一次。高风险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性干预措施1执行基础护理及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2在床头牌做明显标记3实行床头接交班4每小时巡视1次5如患者神志障碍,必要采取适当有效约束6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五)健康教育:对于清醒患者或家属告知留置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保护导管、防止意外脱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知晓相关内容并配合。(六)有效约束:对于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术后麻醉未清醒、语言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或对导管极不耐受患者,必要时给予有效约束,实行有效保护性约束后,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七)合理用药:遵医嘱正确合理应用镇静剂,并关注镇静剂评估指数,选择合适镇静方案,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