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教师读书笔记(多篇精选)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54KB

文档介绍
进行探索总结,离开理论的“支持”,是很难做到高屋建瓴的。因此,当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时,要善于选择“支持”理论。如对差生成因的研究,以认知论作支持和以建构主义理论作支持,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如果大胆(其实是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的)换成弗洛伊德的学说去探究,那么,你的一篇“青春期学生成绩起伏原因的初探”或许会让人刮目相看。换个说法表述。3、内容实一点教育是根于生活、充满诗意的创造,教育科研理所当然也是有血有肉、生机盎然的。不要追求空洞的高调,不要迷恋时尚的术语,特别在起步阶段,玩空架子,搞概念招贴,“云头里翻筋斗”,于人于己都是十分有害的。只要翻翻教育大家的文集,你就会觉得“大道理”、“新理念”其实都是很实在,很亲切的。它们是生活浪花的采撷,是教学智慧的闪现,是教育实践的升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活的教育学”、陶行知的“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研读起来,无不使人如坐春风。注意个案的整理、“信手”写点教后感,这对于教学的改进和教科的入门都有实实在在的帮肋。4、笔法活一点有的人一搞教科研,就阵势摆足,欣欣然,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我在搞教科研啦”;而有的人则始终顾虑重重,惶惶然,老在追问“我是搞教科的料吗”“我的文章像论文吗”。前者气躁,坐不得冷板凳;后者气虚,做不了大学问。我们说,生活是活的,教育教学是活的,构建其上的论文完全没有必要老气横秋,铁面孔一副。死要面子,端臭架子,生吞活剥,故作高深,这样写成的论文到头来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干巴巴,使人读着味同嚼蜡。论文要“活”,除了材料“活”、观点“活”,笔法也至关重要。首先题要活。活题就如俊眼,让人一看就情不自禁。例如写过一篇有关“读写结合”的小论文,这样的内容,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可谓论者纷纭。此文初名“挑战阅读”,后改为“链接读写”,从投出到刊出仅一星期,之所以如此神速,我想题活,特别是题目中“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