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30 |  大小:381KB

文档介绍
用,市场规模的扩大引发了劳动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市场机制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韦森,2006)。在中国渐进式转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减弱,而市场自发力量不断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体经济的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从就业人员和创造的产值来看,国有单位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政府的干预力量和对市场的影响日益减弱。2006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在城镇就业人员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8.32%下降至22.71%,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仅为8.42%。在1995年以前,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国有单位相应的有所扩展,但增长的速度远低于非国有经济。在1995年以后,城镇国有单位就业的绝对数量持续下降,国有单位规模逐渐萎缩。(见表2-1)表2-1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重年份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占城镇就业人员比重(%)1978745118.5678.321980801918.9376.191985899018.0370.1919901034615.9860.7119951126116.5459.1420008101.911.243520056488.28.5623.74200664308.4222.7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表5-2国有企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同样呈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国有企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至2006年,在国有与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虽然仍占有46.41%的总资产,但企业数量仅占8.27%,工业总产值仅占31.24%,工业增加值仅占35.78%,从业人员仅占24.52%(表2-2,2-3)。一方面我们观察到国有经济比重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有企业资金运营效率较低,在使用同样财产的情况下,但创造的产值和就业更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