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同源词里各个词之间的派生关系,取得了新的进展。9.2训诂学与语法学的关系:1词性影响词义。误解词性就会误解文意。2次序影响词义。古汉语中宾语的位臵,有些与现代汉语有不同的地方,如不弄清楚,则训诂失误。3构词影响词义。不明上古的某些构词法,就会误解词义。如,①复语,二字同义并列的一种结构。就是“经传平列二字上下同义”。②复词偏义;又称“连类而及”,就是并列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词素提供意义,另一个词素仅仅作为陪衬。③大名灌小名。 10.1训诂的主要原则;1注意词义的社会性:词的词汇意义不时任何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如;《左传》“又何间焉”。间,解为参与是符合社会性的。“人马冻死者相望”,相望,解为彼此相望,相距很近、可以望见、递相望见都不符词义的社会性。“终风且暴”,终,解为既,符合词义的社会性,解为终日,违背词义的社会性原则。2注意词义的时代性;词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就是词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的变化,这是词义的时代性。如,“小大之狱”,与“乃从狱中上书”,两个狱字,意义上的不同就是由于词义的时代性造成的。3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即解释词义是要与上下文吻合。4.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 10.2因文定义与望文生义的区别:一词多义,是指词在词典中的情况说的,到了一定的上下文里,因为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一个词就只有独一无二的意义。王力说:我们只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不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决定词义。前者叫“因文定义”,后者则是“望文生义”。“因文定义”其性质不同于“望文生义”,是因为此词有此义,比较有可观标准。第三,训诂学并不是太难的,通读训诂学自考用书三遍,大多可以考过。自考用书是宋子然编的书。我是在菜园坝地下书城买的,后面的习题有错误,需要辨识。主要记忆理论就是了,其他的有点印象就可以了,后面的习题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