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学校三级建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题,让老师们根据本门学科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具体研究。每个小课题的研究都各有侧重,如:1、引入环节。重点探讨:引入的理论依据,引入的方式方法,引入的时间预设,引入的效果反馈,结合学科如何引入。2、自学环节。重点探讨:自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如何自学,自学的方式有哪些,自学效果如何检测,自学和引入的关系,结合学科如何自学。3、交流环节。重点探讨:交流的理论依据,交流内容的选择,交流数量的确定,师生交流的方式方法,生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交流过程的监控与评价,结合学科如何交流。4、展示环节。重点探讨:展示的理论依据,展示时机的选择,展示范围的确定,展示时间的把握,教师在展示时的点拨与评价,展示效果的测量,结合学科如何展示。5、反馈环节。重点探讨:反馈的理论依据,检测题的选择,检测的方式方法,反馈的信息手段,反馈信息的利用与转化,结合学科如何反馈。6、总结环节。重点探讨:总结的理论依据,总结的方式方法,总结的内容选择,总结的时机把握,总结的有效反馈,结合学科如何总结。运用同一教学环节,每个教师由于学科不同,自身的教学特点不同,其运用方法也不一样,体现了“一模多法”。另外在小课题的研究中大家还发现,各个环节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又是渗透于不同环节的教学策略。如“导入”既是一堂课的首个环节,又是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策略。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导入。如“自学”既是一节课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是每个环节中学生独立准备的策略。如“反馈”既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检查,又是每个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如对“自学”效果的反馈,对“交流”效果的反馈,对“展示”效果的反馈等。总之,一个学校既要对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可称为“提上来”),又要把新课改的理念深入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师(可称为“落下去”),才能使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